本站消息 : 南關社區大學

人氣:37
nanguan - 課程花絮 | 2024-06-28 | 人氣:37

食米除了要知米價,還要知米文化

米是台灣主食之一,溫宗翰老師 在《米的民俗學》中和大家分享米的歷史和應用,讓大家發現在米那看似單純潔白外表之下,藏有這麼多角力、習俗和冀望

米的台灣史

老師從種米的"土地"開始,講述了清代時期漢人結合政府力量從原住民身上掠奪土地的過程,兩者之間還迸發多次嚴重衝突,甚至發生原住民慘遭屠村的悲劇,還有漢人間理不清的租佃關係;日治時期,日本人針對台灣土地進行一連串調查和改革租佃制度,以便更好地管理/運用台灣土地資源,還造成台灣米糖相剋 的情況,而日本人也引進日本稉稻「龜治」和「神力」,在台灣育種改良成 蓬萊米,成為現在的我們最常吃的米飯。

在來米、蓬萊米、糯米,都幾?

接著老師介紹了三種米:秈稻(在來米)、梗稻(蓬萊米)和糯稻(糯米),分享分辨它們的訣竅和他們各自製成的米食----秈稻黏性低,口感鬆軟,菜頭粿、米粉就使用秈稻製成;梗稻黏性高,口感適中,適合作為米飯食用;糯米黏性最高,口感軟黏,常用來製成麻糬、紅龜粿等,而這些多元的米食也常見於祭拜供品中。

神聖的米、娛樂的米

在祭祀、歲時節慶中常可看見米製品的身影,不管是過年時的發糕、拜天公時的紅龜粿,米在我們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,而老師也解釋在民俗中,米是具備神聖性的;除了拜拜外,米也可以用來玩!老師教我們縫製小米袋,然後教我們玩掠米袋的小遊戲,搭配口訣,一拋一放,看老師玩起來很輕鬆、有趣,但親自嘗試後才發現光是搞清楚拋接順序/數量就是個大難題了呀

 

網友個人意見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對於發言內容,由發表者自負責任。
發表者 樹狀展開